来源:中国青年报
婴童产业研究中心4月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,2011年中国0~12岁的婴童市场总规模约为11500亿元,近几年婴童市场将保持15%左右的高速增长,到2015年婴童市场可能会达到两万亿元的规模。
【中外玩具网 · 行业新闻】日前,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“2011年度中国特许经营投资景气调查”报告,婴幼儿用品零售业务被视为最具潜力和投资价值的行业。据《第一财经日报》报道,婴童产业研究中心4月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,2011年中国0~12岁的婴童市场总规模约为11500亿元,近几年婴童市场将保持15%左右的高速增长,到2015年婴童市场可能会达到两万亿元的规模。
所谓婴童产业,是指以0~12岁婴幼儿及产妇、孕妇为主体需求及导向的产业。其产品和服务涵盖了孕婴童食品、哺育用品、洗护用品、婴童玩具、孕婴童服装、车床(出行)、早教、母婴服务八大类。 婴童产业也因其广阔的发展前景,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。
2010年3月,杭州婴童行业协会会长谢宏在“第六届国际妇幼婴童博览会高峰论坛”上表示,2012年,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婴童消费市场。首先,中国的“80后”和“90后”将步入结婚生子阶段,这一情形将持续到2025年;其次是中国GDP持续高增长,带动整体消费增长;第三则是得益于中国经济转型,拉动内需一定是婴童优先;最后则是亲子文化在中国的推广。
来自杭州市婴童行业协会的一份调查显示,每个家庭每年至少在一名婴童身上花费5000元人民币,仅中国国内的奶粉销售量就高达500亿元人民币。另外,不少消费者购买高档婴童礼品馈赠亲友,婴童礼品市场也在不断壮大。
如此庞大的市场,国内企业又能分到几块“蛋糕”?在2010年9月举行的“2010中国高端婴童产业全球峰会”上,I-BABY董事长王耀民指出,国际婴童品牌不断蚕食中国的婴童品牌市场份额,本土品牌在国内市场居然占不到30%。
王耀民表示,目前国内婴童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较低,相关的国家标准体系尚待完善,同时还缺乏一个权威的行业协会,对婴童行业进行监督和约束。例如童床、童车等,由于缺乏国家标准的规范,市场上流通的国内品牌很多都无法达到欧美国家的标准。
总体来看,我国婴童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开始阶段,市场并不成熟。行业监管不到位、生产集中程度低、产品研发能力弱、品质良莠不齐、知名品牌少、企业诚信缺乏等发展瓶颈,阻碍了行业的良性发展。
此外,我国婴童用品产业还存在发展结构不平衡的问题。据了解,美国的婴童产品消费结构中,玩具大致占50%,饮食占30%,用品和服装各占10%。而在中国,玩具消费只占总支出的5%,饮食占50%以上。
对于婴童产业来说,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安全问题。三聚氰胺、性早熟奶粉等事件的曝光,引发了国内企业的信任危机,也让更多消费者转向国外品牌。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《201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》显示,在高达120亿元人民币的网上海外代购产品中,奶粉就占24亿元人民币,仅次于化妆品,在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十大海外代购品中排行第二。
在杭州举行的“第七届中国国际妇幼婴童产业博览会”上,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师史晋川表示,中国的婴童产业未来发展主要的制约不在于市场的需求,而在于供求。供求方面最主要的制约是包括婴童产业、产品在内的市场竞争的不规范,“这种市场竞争不规范的重要表现就是食品安全存在隐患,食品安全背后更深层次的因素是消费者对企业的诚信存在质疑。”
国内婴童品牌如何赢得消费者、占领更大市场?在“2010中国高端婴童产业全球峰会”上,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建议,中国婴童产品生产企业应该着力于渠道下沉和品牌上升,婴童品牌不要把眼光局限于一二线城市,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市场也很广大,可以采用“大城开小店、小城开大店”的模式,借助多种手段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。
对于中国婴童产业而言,通往成熟之路还很长。目前每年约有2700万新生儿,很多家庭用6个人的收入来养一个孩子,消费能力显而易见。但婴儿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,不诚信造成的信任危机更加难以挽回,因为没有人会去拿孩子的安全和健康“试错”。
婴童产业的健康程度,不仅关系着业内企业的发展,还关系着千万家庭的幸福感和安全感。要重建信任,就一定要解决产品的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。国家应完善监管体系,制定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和行业规范,改变婴童产业标准缺失的现状。婴童产业涉及产业链长,应严格控制生产流水线,监控生产、运输、销售等全部环节,确保安全规范。
正如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江南春(微博专栏)所说,婴童产业要尽快建立产业的内部价值体系,除了要有好的设备、好的技术、好的管理外,还要有端正的经营动机。因为,婴童产业归根结底是一个良心产业,没有良心,整个行业也就失去了未来。 |